治疗方法:
基本方:菟丝子30g,白芍药30g,当归30g,熟地黄15g,山药10g,茯苓10g,柴胡10g。
肝气郁结加丁香、香附、九香虫;肝经湿热加龙胆草、泽泻、车前子;瘀血阻络加蜈蚣、水蛭、赤芍药;寒凝气滞加小茴香、乌药、吴茱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2次服。
勃起功能障碍指性发育成熟至未到性衰退期的成年男性,临房阴茎不能勃起,或虽能勃起但不能维持足够硬度或时间以完成性交的疾病。古人概括以“萎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这里的肾气指肾中所藏精气,肾主生殖是通过肾中精气化生天癸实现的,生理欲望的产生及生殖之精的溢泄均是天癸至的结果,“肾气未盛,癸水未足,则不生欲念也;肾气衰,癸水绝,则欲念自除矣”。中年之后,随着肾中精气的逐渐衰少,“天癸”也随之衰少而至枯竭,性机能、生殖能力及欲念逐渐衰退。可见肾中所藏精气对生殖活动的盛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中医学认为,勃起功能的实现还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等因素的正常发挥。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推动气血津液运行,在性欲念的作用下疏导气血下注于宗筋而致勃起。
《万密斋云》曰:“肝之脉环于阴器而出其挺末……肝实而阳道奋发矣。”《辨证录》曰:“肝气旺则宗筋伸。”中医学还认为,情志活动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肝气条达,情志活动才能正常,气血的运行才能通畅。情志不畅,所欲不遂又可反致肝气郁滞,气机失常而致勃起障碍。《沈氏尊生书》曰:“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阳痿不起。”
定经汤具有温肾壮阳、活血通络、宁神定志之功。方中用菟丝子、山药、熟地黄补肾;白芍药、当归、茯苓、柴胡等补肝健脾,条畅气机,活血通络。随症加减使宗筋得用,阳事得兴。本方对于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碍及部分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及老年混合性勃起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疗效。